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 10月21日11時18分,一聲炮響傳來佳音:經過連續1550個日夜的艱苦奮戰,汶馬高速米亞羅3號隧道全線順利貫通。這是記者在四川交投獲悉的消息。
這條隧道的“難”:高海拔、高瓦斯、高地應力、高承壓水。
汶馬高速米亞羅3號隧道為分離式公路雙線隧道,總長度4361米,最大埋深319米。工程地質條件復雜,有高瓦斯、高地應力、集中涌突水、邊坡危巖與崩塌、軟巖大變形等不良地質發育:隧道位于米亞羅大斷層上盤,上盤上升,下盤下降,拖拉褶皺發育,屬壓扭性逆斷層;受米亞羅大斷層及汶川5.12大地震影響,斷層兩側平行于主斷層面的次級斷裂發育,巖石受擠壓甚為破碎,呈層狀碎裂結構;地下水以基巖孔隙裂隙水為主,呈點滴或線狀出水,局部集中涌突水。同時面臨高寒缺氧的惡劣氣候、大電未通、交通不便、施工機械工作效率低、當地地材稀缺等困難。
迎“難”而上:專業力量和創新精神
汶馬高速米亞羅3號隧道屬于高原高瓦斯隧道,結合這一特點,四川交投汶馬公司組織施工單位與四川煤炭設計院合作,借助專業的高瓦斯煤礦安全防護管理經驗用于高瓦斯隧道管理。一是加強對掌子面進行超前地質預報,嚴格按安防設計購置專業的瓦斯、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碳實時監測系統,按照通風專項設計方案改建通風系統,加強洞內通風,將瓦斯濃度稀釋到允許范圍之內;二是采取瓦斯自動監控系統監測和人工瓦檢員監測雙控管理,項目配備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兼職安全管理人員、洞口值班人員、瓦斯檢測人員、應急救援值班人員,同時要求施工單位按照安全預案定期對隱患源進行識別、評估、跟蹤與預警,落實“一崗雙責”和“帶班制度”,堅持“提前想到、提前發現、提前預防”原則;三是加強生產安全風險識別與評估管理,按照提高一級風險管控,做好一線施工人員安全技術交底,每年舉行不少于兩次安全應急演練;四是邀請四川省多位著名安全專家進行瓦斯隧道安全技術培訓,提高參建員工的風險意識與防范瓦斯及有毒有害氣體的專項技能,加強所有參建人員對瓦斯危害的再認識,采取技術與管理手段,提升預防效果,確保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推進施工。
針對米亞羅3號隧道高地應力軟弱大變形圍巖,地下水豐富,千枚巖遇水易軟化,隧道開挖易坍塌,初支變形嚴重易造成侵線,面對這些施工難題,主動出擊,迎難而上,四川交投汶馬公司班子成員迅速組織技術骨干研討,集思廣益尋求解決方案、制定措施,成立技術攻關組,四川交投汶馬公司與西南交通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用科學有效的理論指導現場施工,共同探討研究建立科研項目。為此,公司還組織施工單位邀請了專家團隊針對隧道突水突泥的專項治理親臨現場指導施工。為順利穿越圍巖大變形地段,依據超前地質預測預報和監控量測,做到動態設計,動態優化施工方案,其中采用了非常規的支護措施和施工方案。采用T76S自進式錨桿加強支護,帷幕注漿,三臺階預留核心土法開挖,大變形襯砌支護,堅持“短進尺、弱爆破、快封閉、勤量測”的思路,穩步推進。
奠定全線通車基礎,助推阿壩旅游經濟
2019年5月初,汶馬高速公路105公里分段試通車,將成都到馬爾康的車程從5小時縮短到約3小時,結束了阿壩州州府馬爾康不通高速的歷史,也串聯起四川西部的絕美景色。沿著汶馬高速,可欣賞到桃坪羌寨、畢棚溝、鷓鴣山、米亞羅、孟屯河谷等川西美景。
米亞羅3號隧道的順利貫通連接了米亞羅互通到馬爾康東收費站,截至2019年底汶馬高速在建工程只剩獅子坪隧道。米亞羅3號隧道全線貫通為汶馬高速建設實現年底通車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也為汶馬高速2020年實現全線通車奠定了堅實基礎。
汶馬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后,向西連接西藏,西北向連接青海、新疆,是內地深入阿壩藏區羌區的經濟走廊和戰略走廊,對四川省融入國家“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具有重大意義,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促進藏區各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改善阿壩州藏區羌區交通出行條件,對助推阿壩州藏區羌區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幫助打造阿壩州全域旅游示范區,促進沿線優質旅游資源開發,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對藏區脫貧致富、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 周俐君